首页 > 总领馆信息 > 领区概况
长崎华踪(三)
唐通事
2015-03-13 08:28
 
  长崎市里有座光源寺,寺境内有座坟,坟前有块叫平野四郎兵衞佑実的人树的墓碑,上刻:“故訳長上黨馮翁大爺始平府君  寛永元甲子年三月念一日卒、馮門室本姓平埜華覚大孺人  正保三丙戌十月十五日卒”。查查纪年表,大致可将它读成“故翻译官山西上党冯翁大爷始平府君  1624年3月21日卒、冯妻本姓平埜华觉大孺人  1646年10月15日卒”,得知坟墓中人是山西上党(今长治、晋城)出身姓冯的人和他姓平埜的日本太太了。
  那“埜”是老字,查字典才知道它就是“野”就念“野”。再细了解,知道了那“訳長”乃“大通事”。何为“大通事”?先说段逸话:战国之雄丰臣秀吉于1587年征讨岛津、平定了九州后,发现西日本的天主教势力太大了,传教士仅数年间就在日本人中发展了几万、几十万信徒,连大领主大村纯忠都信了天主教,把长崎和茂木两块领地送给了耶稣会,云仙的大领主有马晴信也把浦上的领地送给了他们,弄得这长崎和近邻各地神社佛寺遭涂炭而教堂林立,教堂钟声一响跟个外国世界一般。丰臣秀吉就于1588年,把那些土地收回去作中央直辖领地了。他将地方官“头人”改称“町年寄”,设长崎奉行官职管之,还在博多发布了“追放令”,驱除宣教士。
  秀吉平定了西日本就开始圆他的征战朝鲜、建都北京、宁波之梦。初次征朝的“文禄之役”在名護屋设大本营不久,他召集小笠原一菴等长崎各“町年寄”询问港湾事业时说:“近年,九州各地沿岸,有许多明国船商往来。据闻这些商人中有许多是为逃避其本国内乱而投向海外的士人,今日我们使用他们经商足矣。但为它日进入中国的长远打算,我们应将其中年轻有为的人诱导聚集到长崎,使其娶妻生子,给予衣食便利,将来为我所用。”
  您昨天还在对葡萄牙人大施酷刑,今天就要优待中国人,还要送给他们媳妇儿?”“町年寄”们心中想不开,但嘴上只有诺诺遵命。他们先从散住在日本人中间的中国人中选拔了十几个年轻商人,推到了长崎衙门去培训。没想到那批人在1600年日本与明朝商人签订通商条约中起了极大作用,才引起“町年寄”们的重视。
  丰臣秀吉死,德川家康于1603年创设江户幕府。秀吉的“使其娶妻生子,给予衣食便利,将来为我所用”计划没能拿到中国去,但家康创设幕府的次年1604年,在长崎设定任命了一种职务——唐通事,任命的第一任大通事就是冯六,随后又任命了马田昌入和清河太兵卫。
  唐通事是吃俸禄的,它的工作范围是负责日本人和来长崎做生意的被称为唐人的中国人之间的翻译工作;来港之后,负责调查来长崎的中国商船出发自何处港口,将乘船人员名单,货物名称、数量、价格,做表造册,以备交易;当时日本政府采取锁国政策,海外消息不灵通。唐通事则负责从中国来船船主和客商口中打听中国、南洋、西洋的最新消息,做成“风说书”,提供给锁国的幕府,令他们把握海外最新信息;给中国商船发放今日可以称为“贸易许可证”的“信牌”;自我管理在长崎永住的中国人。
  长崎也有西洋人的“荷兰通词”职务,那个“词”之意是只管翻译。而中国人的唐通事的“事”则是除了翻译还管上面那些事。
  唐通事的职称经过多年演变增加,按阶位可分大通事、小通事、稽古通事三级,名目繁多地发展出几十种职务:头取、立合、御用通事、风说、定设、目付、内通事、唐船请人、暹罗通事、东京(今越南河内)通事、唐年行司、小头、见习------。颇有今日局长、处长、科长、主管、助理、职员、准职员------之意。唐通事的任务当然包括翻译,冯六是大通事,是大翻译官,所以他幕碑上的称号就是“译长”了。
  最早一批在长崎定居的中国人娶了日本太太,改了日本姓名。如陈冲一、陈一官、陈三官、陈九官各陈氏改姓颍川,刘一水、刘焜台、刘风歧各刘氏改姓彭城,魏之琰改姓钜鹿,姓均取自他们中国出身地名,姓林的不用改也是日本姓。那批人大多成了大大小小的唐通事,他们的后代世袭了那些职务。也有许多中国人后代随了母亲的姓,例如冯六大通事的子孙后代成了平野大通事就是一例,首批通事中的马田和清河也是中国人。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